-
肝病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2020-12-14 18:11:31
食欲不振几乎是绝大多数肝病患者的共有症状中医学历来重视脾胃健康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和对疾病发展与康复的影响。我在肝病临床治疗中观察到,长期食欲不振的患者不仅体质日渐衰弱,而且往往影响药物的效果,妨碍疾病的康复,故认为各种治疗必须在有胃气的基础上,药物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攻补不应,温凉无效。因此,食欲的好坏往往可以提示疾病的进退。
导致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三种:一是肝脏疾病本身对脾胃消化功能的影响,如肝郁不解而伤脾,肝热不除而害脾及湿热蕴结而腻中等;二是误治或失治而损害脾运及胃纳的正常功能,如过用疏达之剂或久服苦寒药物伤及脾胃;三是病后营养不当,如片面强调“三高一低”的饮食原则及盲目乱用保肝药物等都可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所以对于肝病患者食欲不振的治疗应全面辩证,重视病因治疗,仅一味消导开胃往往事与愿违。
一.正虚之食欲不振
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多见于慢性肝病。纳食在胃而运化在脾,但脾运胃纳之功权在肝脏的正常疏泄。肝得病则疏泄失常,进而伐土犯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病过程中过用辛散苦寒或香燥刚补之品,都可以伤及脾胃,损其正常纳运。临床上表现如消化呆滞,不饥不纳或强食而不化,故见食少腹胀,倦怠乏力等征象。
治疗上多以益气健脾或和胃醒脾为主要治疗方法。
二.湿热之食欲不振
湿热伤中是引起肝病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活动期。肝郁化热或湿邪停聚,或平素过食膏粱厚味等均易造成湿热互结,聚于中焦,壅塞脾胃,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清浊相溷,郁滞不化而造成升降失调的结果,症见胃呆纳少,口干口苦,恶心厌油,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治疗上多以清热利湿与芳香化浊为主要方法。
三.阴虚之食欲不振
肝病过程中很多情况都可以造成阴虚的情况,而引起胃阴不足的原因多为肝火偏盛,邪热伤阴,或因烦恼郁怒,五志过极,耗伤胃津;或过食温热辛辣之品;或过用辛散药物伤阴。燥热刚补药物助火均可导致胃阴不足。临床表现为不饥不食,口干燥而少津,大便多燥而不畅,舌无苔脉细数等。
治疗上原则是:宜凉;宜润;宜降;宜通。
四.食积所伤之食欲不振
平素膏梁厚味,或肝病后不合理的营养,过食肥甘之品滞而伤中,造成脾胃壅塞,而产生脘腹痞满或体胖乏力,口黏腻而恶食等。
治疗上多以调中化湿,导滞消食为治疗方法。此类情况除药物治疗外,调节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肝硬化、肝腹水是可以治好的。如有需要可以电话或微信咨询:13967024937(微信同号)
郑国雄中医健康信息网 粤ICP备10041798号
电话:13967024937 手机:13967024937
地址:浙江省开化县大溪边乡方田村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