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养生说道
医方集
肝病知识
健康知识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首页
>>
医方集
>>
除痰方集
>>
查看详情
二陈汤
2023-05-14 13:11:26
半夏姜制,8克 陈皮去白 茯苓各4克 甘草2克 加姜煎
姜能制半夏之毒。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为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经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瓜蒌。吴鹤皋曰:渴而喜饮水者易之。渴而不能饮水者,虽渴犹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湿极而兼胜已之化,非真象也。按贝母寒润,主肺家燥痰,半夏温燥,主脾家湿痰,虽俱化痰而寒温燥润各异。脱或误施,贻害匪浅,用者宜审之。有血不足,阴火上逆,肺家受伤,肃清之令不得下行,由是津液浑浊,生痰不生血者,名燥痰,当用润剂,如地黄、门冬、枸杞之类,滋阴降火而痰自清,若投二陈,立见危殆。有痰饮流入四肢,肩背酸痛,手足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大凡痰饮变生诸证,当以治饮为先,饮消则诸证自愈。如头风眉棱骨痛,投以风药不效,投以痰药见功;又如眼赤羞明,与之凉药不瘳,畀以痰剂获愈。凡此之类,不一而足。有人坐处吐痰满地,不甚稠粘,只是沫多,此气虚不能摄涎,不可用利药,宜六君子加益智仁一钱以摄之。
本方加人参、白术,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本方去茯苓、甘草,名陈皮半夏汤,再加桔梗,名桔梗半夏汤,本方去陈皮、甘草,名半夏茯苓汤,再加生姜,名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并治水气呕恶。本方加黄芩,名茯苓半夏汤《宣明》,治热痰。本方加黄连、栀子、生姜,名二陈加栀连生姜汤,治膈上热痰,令人呕吐,去生姜治嘈杂。本方加砂仁、枳壳,
名砂枳二陈汤,行痰利气。本方加胆星、枳实,名导痰汤,治顽痰胶固,非二陈所能除者加胆星以助半夏,加枳实以成冲墙倒壁之功;再加菖蒲,治惊悸健忘,怔忡不寐。导痰汤加木香、香附,名顺气导痰汤,治痰结胸满,喘咳上气。本方加枳实、瓜蒌、菔子、山楂、神曲,治食积痰嗽发热。本方加苍术、枳壳、片子姜黄,名加味二陈汤《仁斋》,治痰攻眼肿,并酒家手臂重麻木。本方除甘草,加干姜,姜汁糊丸,名温中化痰丸《宝鉴》,治胸膈寒痰不快。本方除茯苓、甘草,加黄连,曲糊丸,姜汤下,名三圣丸,治痰火嘈杂,心悬如饥。单用陈皮、生姜,名橘皮汤《金匮》,治干呕哕及手足厥者。单用半夏、姜汁,名生姜半夏汤《金匮》,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然无奈者。本方半夏醋煮,除陈皮,姜汁丸,名消暑丸见暑门。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967024937
郑国雄中医健康信息网 粤ICP备10041798号
电话:13967024937 手机:13967024937
地址:浙江省开化县大溪边乡方田村12号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我的
首页